夜读 | 生活,需要仪式感
Hi威海客户端  2020.06.24 14:54  阅读次数:32251
 
  什么是仪式感呢?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它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就像春节的新衣服、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正是这些小小的仪式感,让我们对平淡无奇的日子多一些向往和期待。
 
  
  最近,在抖音上刷到一个200多万点赞的短视频,是一个高三毕业班为班主任准备的惊喜,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同学们开始齐声合唱《不说再见》。
  
  “再见了,相互嫌弃的老同学;再见了,来不及说出的谢谢;再见了,不会再有的留堂作业……”唱着唱着好多同学就红了眼眶,老师也经不住掉了眼泪。
  
  置顶评论里作者这样写道:所有的告别都应该有仪式感,需要一个仪式让师生互诉衷肠。学生学会感恩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课,有些人一旦分别,可能再也不会遇见。
 
合唱现场  视频截图
  
  5月25日,中北大学毕业生在凌晨合唱《后来》,宿管阿姨把原本熄灭的宿舍灯重新打开,整个宿舍楼灯火通明,楼道里拥满了毕业生,他们高声齐唱,用这样充满仪式感的方式来告别自己的青春。
  
  也许很多年以后,大家早已经各奔东西、不再联系,但每当再回忆起当年,依然会清楚地记得那一群人、那一首歌,那些因为仪式感而更加深刻的记忆。
  
  多年前的毕业季,我在本子上写下了50件小事,比如:去图书馆听一次闭馆音乐、去大礼堂看一场电影、去湘江看一次烟花、去食堂吃一顿饭……
  
  因为这些颇有仪式感的小事,我认真地度过了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段时光,做了很多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记得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有一个回答这样说:“人生于世,就像在一条漫长的暗黑河流里漂泊。而所谓的仪式感,大概就是人类于这河流上建造的闪闪烁烁的小灯塔。靠这些灯塔,我们才能标定我们的存在。”
  
  仪式感并不是趋于形式、满足自己虚荣心的行为,它可能并不需要多么昂贵的成本,但却可以让琐碎的生活充满细小的幸福感,可能只是出门前的一个拥抱,睡前的一句“晚安”,升职时送自己的小礼物……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多少人缺失了对生活的仪式感,把日子过得千篇一律,实际上是疏于经营生活的表现。
  
  人们常说:“没有仪式感的家庭,教育不出幸福的孩子。”幸福感很多时候不是与生俱来的,而需要我们去用心创造。
  
  我朋友圈里有一位妈妈,每天早上都会准时晒出“卖家秀”般的早餐照,周末和晚上也会发一些给家人做的菜,颜值和种类丝毫不输餐馆,用心做好一日三餐,就是她生活最大的仪式感。
 

朋友圈截图
  
  有时候为了准备早饭,四五点钟就起床了,可能会有人问,这样真的不累吗?其实不然,她反而是在享受这种满满仪式感所带来的幸福,因为她不是在生活的苟且中度日,而是在仪式感中认真且热爱地过着每一天。
  
  你也可能还会问,她为家庭付出这么多,一定没有自己的生活吧。不是的,儿子学架子鼓,她就学古筝,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她负责做饭,老公和孩子负责洗碗和洗衣服,仪式感让这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幸福指数颇高。
 
  
  生活就像一张白纸,而小小的仪式感就像是彩色的画笔,可以涂鸦出更多的精彩。生活的仪式感,其重点不是形式,而是形式背后的用心。
  
  正如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一书中所说:“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
 
  
  仪式感背后,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图/胡杨)
 
-END-


 
值班总编:王   岚
       复审:谭立勇
编辑:胡   杨

  编辑:胡杨
网友评论
打开Hi威海客户端,查看更多评论。

Hi威海 乐享其中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