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材料为什么能?威海市委书记用三个故事来介绍
Hi威海客户端  2021.07.28 10:27  阅读次数:7624
  中国(威海)新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暨2021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上,威海市委书记张海波分享了三个故事,既客观介绍了威海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又呈现了威海人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这三个新材料在威海生根、发展的故事分别涉及碳纤维、膜材料、医用新材料。

  碳纤维材料的故事

  说起碳纤维,就要提到被“中国材料之父”师昌绪院士称赞为“民族之光”的光威复材。这家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2002年之前,它从乡镇小厂起家,发展成全球渔具界的“航母”;2002年之后,它因自主研发碳纤维材料而成为民营企业中的“拼命三郎”。为什么说它是“拼命三郎”呢?当年,面对国际封锁,在无技术、无装备、无产品的困境下,创始人陈光威老先生不仅把钓具业务每年产生的利润全部投进碳纤维研发和生产,还将全部家产都做了抵押贷款,先后投入30多亿元开展技术攻关,填补了国产碳纤维事业的空白,成为国内首家突破碳纤维批量生产技术的领军企业,军品碳纤维市场占有率超过70%。

  不光是光威复材,威海还有一大批新材料的行业翘楚,夺取了一顶顶新材料领域的皇冠。目前,威海全市新材料领域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达到18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镁合金材料及深加工、单纤单模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原丝制备及碳化、大尺寸均匀细晶钨棒材等关键材料填补国内空白。

  膜材料的故事

  膜产业在威海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得益于17年前的一场会议。

  2004年,中欧膜技术研究与应用研讨会首次在威海举办,从此膜材料与威海结缘。17年来,中欧膜技术系列会议从未间断,通过会议我们与中国膜工业协会、欧洲膜学会、哈工大(威海)中欧膜技术研究院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机制,与中国工程院马军院士等专家建立了深厚友谊,建成了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入驻了28家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形成了水处理及膜技术的全产业链条。

  除了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威海还拥有碳纤维产业园、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等一大批专业园区,形成了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将新材料产业列入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重点培育,完善“一个工作专班推进、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引领、一批示范企业项目带动、一个智库支持、一支基金支持”的“五个一”协调推进机制,形成“龙头企业领跑、中小企业紧跟”的梯次发展格局。

  医用新材料的故事

  这个故事得从威高集团说起。

  威高集团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创业,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个品种、15万多个规格的国内医疗器械制造大型集团。通过与葛均波、刘昌胜、蹇锡高等院士专家领衔的20多个核心技术团队合作。特别是作为“中硼硅玻璃管—预灌封注射器—疫苗”产业链条的“链主”企业,威高集团2020年生产预灌封注射器3.8亿支,占全国的75%。

  当天,中建材的彭寿院士也来到大会现场。正是在他的支持推动下,威海的预灌封注射器等医用新材料逐步迈上了新的台阶。

  威高的发展,是威海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一个缩影。

  目前,威海已依托哈工大(威海)、山大(威海)等11所高校,以及381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建设了威海国家区域创新中心,以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暨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为核心,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国家制造业(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和山大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4大平台为支撑,陆续吸引了包括任露泉院士在南海新区建设的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张清杰院士在荣成建设的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等在内的创新机构加盟联动,共同构建起了包含1013家创新平台在内的“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带动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68.3%。

  张海波表示,新材料产业是朝阳产业、未来产业,也是威海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拳头产业。今年,威海将“英创会”与新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共同举办,目的就是要汇聚各类人才资源、创新要素,推动新材料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

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张雅文
  编辑:Hi威海
网友评论
打开Hi威海客户端,查看更多评论。

Hi威海 乐享其中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