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 威海将这样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Hi威海客户端  2022.12.14 15:31  阅读次数:41260
  Hi威海客户端讯 12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单宝臣,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宋华丽,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三级主任科员孙圣杰,介绍《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威政发〔2022〕21号)(以下简称《意见》)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在日报社新闻大厦11楼融媒体演播厅举行


 
  《意见》提出,到2025年,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市自动气象观测站覆盖所有镇、街道,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准确率达到90%,气象预警信息实现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全覆盖,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夯实,气象综合实力保持省内先进水平。到2035年,全面建成满足需求、特色鲜明、人民满意、保障有力、技术先进、更有活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

  结合我市实际,《意见》从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升气象服务威海高质量发展能力、增强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能力四方面提出了16项具体要求。

  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建设精密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统筹优化和健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形成“陆海空天”融合互补、点线面结合、布局科学的现代综合气象观测网。发展温室气体观测,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成效科学评估提供支撑。鼓励和规范社会气象观测活动。

  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预报服务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部地区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强化智能网格预报技术研发和应用,空间分辨率达到公里级、重点区域达到百米级,时间分辨率达到逐小时、重点区域达到分钟级。

  发展精细气象服务系统。发展基于场景、基于影响的气象服务技术,构建气象服务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制作和融媒体发布平台。强化海上大风预报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海上分区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

  完善气象信息支撑系统。推进气象深度融入“数字威海”建设。推进跨部门气象相关数据共享共用,依法依规开展气象数据共享服务与安全管理。建设高速气象通信网络,提升气象数据传输效率。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联动机制,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形成各类媒体气象信息全息接入的发布传播机制。

  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的风险预报预警能力。

  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能力。加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发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

  提高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作业指挥水平;推进各类数据分析、数值模式等技术的应用,提升作业能力;优化作业站网布局,升级改造装备,加强作业安全管理。

  提升气象服务威海高质量发展能力

  实施“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行动。建立粮食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长势、农业气象灾害遥感监测业务技术与产品体系。提升乡村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服务。发展“农业气象+保险”服务,优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

  实施“海洋强市”气象保障行动。以海上生产需求为牵引,实施更加精细化的海上分区预报。升级改造“国家级石岛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建立现代海洋气象服务体系,打造港口、海上安全、海洋牧场、海洋生态等海洋气象服务特色领域,保障向海发展、陆海统筹。

  实施“智慧城市”气象保障行动。健全城市智能气象观测体系发展基于影响的城市气象灾害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推进数字气象融入“城市大脑”,加强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

  实施生态旅游气象保障行动。做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工作。加强海岸带、山地、森林和植被气象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提升森林防灭火、突发环境事件等生态安全气象风险预警能力,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开发区打造气象公园、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气候宜居城市等气候生态品牌。

  实施“气象+”赋能行动。重点开展区域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航空、陆海联运等精细化气象服务,保障交通安全。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

  增强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能力

  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发展海雾和海上强对流预报预警技术。持续推进暴雨、海雾、大风、冷流降雪等灾害性天气生消机理研究,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报能力。

  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建立气象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公关、“揭榜挂帅”等机制,推动气象重点领域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强化气象人才培养。将高层次气象人才纳入我市人才工程。搭建市级创新团队项目平台,激励气象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

  《意见》已于12月1日印发执行,通过以上路径,将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力推动威海气象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服务保障威海“走在前、开新局”。

  新闻延伸

  威海将怎样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威海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包括一个体系、三个能力,分别是:

  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整合优化资源,推进融合发展,实现“一专多能”。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联动机制,及时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健全政府主导的气象信息社会再传播机制,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实现各类媒体气象信息全接入。

  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城市内涝、森林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开展分灾种、分区域、智能化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分部门管理、上下贯通、区域协同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传播的“绿色通道”。

  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能力。加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发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对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配合做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强化气象科普供给能力,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

  提高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云水资源开发,开展常态化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作业。建设现代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提升作业指挥水平,推进地面、卫星等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智能网格预报等技术应用,提升作业条件识别预报、决策指挥、效果评估等业务能力。优化火箭、烟炉等地面作业站点布局,建设标准化固定作业点,推动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晓佳/文 毕钰晶/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晓佳
  编辑:Hi威海
网友评论
打开Hi威海客户端,查看更多评论。

Hi威海 乐享其中

立即打开